彙整 | 現代全音編 RSS feed for this section

簡評 Jordan 新一代5吋全音EIKONA (2)

10 四月

半個小時內旺記便把 EIKONA mount 上原本給 Feastrex 5吋的箱体上。此箱体容積約20litre, 低頻肯定未優化, 但可以提供60Hz以上的低音去平衡聽感以評價中高的表現,應卓卓有餘。

開聲了,後級是 feastrex 的 7W + 7W pp膽機,我起初是害怕推不動,因為 EIKONA spec說效率 84dB, JX-92S 是89dB, 而 feastrex D5MA是 94dB。結果,我只開大兩格 volume 就和 D5MA差不多音量,我的 promitheus TVC 最後幾格是 3dB的,兩格即是6dB,換言之,EIKONA的效率其實和 JX-92S差不多,變輭了的 suspension 並没怎樣犧牲了效率。

低音表現 : 在這個Feastrex特別設計的 dual reflex port箱体內 , 50Hz左右明顯是 over-tuned ,最簡便的就將個短 port塞了。這樣,低音較自然了。原本 JX-92S就是個小巨人,可出45Hz而不費勁。EIKONA承傳了這強項,再往下潛多些少。速度一般,用SS或大些功率的膽機應有改善, Jordan的單元,向來是愛石多於膽的。低音大抵就是這樣,再多說就是廢話,因為低音的份量和箱体是不可分割的。

中高音表現 : 開聲三分鐘,不用說了,高音肯定比JX-92S的好,失真更低,但並未達到了很 hi-end表現,至少它完全不能威脅 D5MA。都說了,Jordan單元是很英國的哲學,把有限的推至優化,以現時使用的物料,這是一項成就。至於中音,很順暢,没有金屬盤的叫聲,但要找部石機來接上再評價,膽機從來都是隱惡揚善的。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簡評 Jordan 新一代5吋全音EIKONA (1)

10 四月

旺記對 Jordan 的單元,一直有一份感情, 因為旺記第一對嚴肅的全音單元, 是 JX92S。JX92S聲音相當平衡順滑,是徹底的英國人哲學, well thought, optimized 的產品。磨劍二十年,EIKONA 出來了,旺記對它有深切的期盼。

 

訂貨個多月後,單元到了,非常單薄簡陋的紙盒包裝;單元連包裝膠袋都欠奉;音盤上附着很多塵,給人非常倉促交貨的感覺,不太像我認識的英國,大概日落西山久了,世界是怎樣的都模糊了。在 Jordan official blog 上曾說這個開發揉合了Lowther 的技術,坦白說,我真的不知道,這倆個 friendly competitors有甚麼對話的空間 : 老 Jordan 是 diehard 的金屬盆全音擁護者,若他今天還夠中氣,大概會站起來,大聲說,  I can argue with anybody — 只用金屬盆的理據 ! 至於 Lowther,除了還在呆守那可憐的+/-1mm Xmax 外,剩下的就是 Lowther 這個品牌。一個品牌有没有生命力,看它的追捧者 go after的是新產品還是老產品就一目了然。

 

即便如此,磨劍二十年的作品,怎樣也不能輕看。把單元從紙盒取出看一下,磁石用盡了整個5寸框的 dimension,不要說大還是不大了, 這是妥協,若再大一點超過basket的dimension,就祇能 back mount,這是所有用粉磁的妥協。 Jordan的寃家 Bandor都出 neodymium了, 仲用粉磁 ? 再看看音盤,好像和 JX-92S一樣,是否没錢開新 tooling ? 還是認為這是終極設計? 但suspension 肯定改了,薄和輭了很多,這個大概是 fs 低了幾 Hz 的主因,我後悔没有把 Jordan的 blog 備份,隱約記得曾提及他如何克服suspension的共振,寫得很簡要,但很獨到,suspension的共振,是全音單元一個很要命的問題,把單元作中音或低音,没有問題,filter了就是,但這等於一個人病了,發燒,頭痛,吃 paracetamol 吧,只是病還在。許多十萬八萬的多路喇叭,其實是週身病痛的商品。

OLYMPUS DIGITAL CAMERA

NP 的朝聖之旅

18 五月

最近 First Watt 的 website 更新了, 一看, 赫然( 可能已出了好耐, 但旺記好背)看見一款叫M2的功放, 往裡一看, 哈, interstage 用了 autotransformer !
除了十足十胆機思維的 M2外, 還有一款B5的小東西, 專門用來玩全音障板加低音 !

不可不知,50年代以降的石機, 是從胆機的 architecture 照搬過來, 用 transistor 去 implement 而已,所以, 第一, 二級必然是 single ended , 然後加個 IT 交連到 power stage,這種 design,到了70年代消失殆盡, 因為D人發覺 原來用 operational amplifier 的 architecture( 用胆做 opamp 由來已久, 唔好以為 opamp 即 IC, opamp 係 n 種 amplifier topology 之一而已) 做 audio amp 平好多, 因為 transistor 有N又有P, dual rail 做 dc coupling 無往而不利, market driven大前題下, 大家於是投入無 LTP不歡的 design。

NP就係响咁嘅大時代攪amp design,所以佢早期的 design, 同同期D major designs 其實係同一個思維。在日本有類似的情況,打開 D circuit album , 70年代的石機都係處博命用 discrete 砌 opamp,呢度加個 current source, 嗰度又加個 current mirror,一部機用二三十粒transistor係閒事。不過到咗80年代開始逆轉,LTP 少人用咗, 呢D思維由 Hiraga 帶到歐洲,Borbely 接住上, 但Borbely 玩慣 IC ,D design 拋唔開 IC的設計手段,但這或者同佢用乜喇叭有關,從一些蛛絲馬跡來看,他大概用不超過 90dB的多路, 是另一個世界的玩意。

講番NP, 現在情況已經頗清楚,First Watt 是 NP 從石機蛻變的平台,只是NP不會蠢到用胆砌機, 雖然他明知胆好聲(佢唔會講得好白嘅,但細心D讀就知佢仰胆之情),他會跟人说這是 kitchen table 的手作仔, 係, 冇錯, 不過 Sakuma D胆機一樣係手作仔,咁即係點 ? 這是一種文化, think small, 简約, diy feel, 細瓦功放, 全音单元, all converge to 與世無爭,叩門就給你開門的音樂世界。

怎樣的揚聲器好聲 之二

9 三月

原 “怎樣的揚聲器好聲 " 刊於 2007年 5月 15日。

唔覺唔覺, 三年矣。

覺得三年前寫的還是很對,先重刊一下, 呵。

***********************************************

TSM300 是 tonal balance 非常好的揚聲器,單獨聆聽真的相當不錯,人人當它是 giant killer ,side by side comparison 最殘皓,TSM300 速度唔掂,用 low damping factor 的 amp 推即露底,(難為了許多人仲以為佢最夾單端機)TSM300仔全靠高頻號角取分。

所以,tonal balance 不是大唒,是入門,要聲音好聽需要 反應快,decay 適中,phase accurate, 才可以 catch up 輸入的訊號。過去旺記介紹的單元像 Saba ,Coral 等等,都是紙盤輕反應快的單元,至於NXT的 transducer本來非常好,但一大片傳度快又輕盈又廉價的振板 market 上不會有,所以 NXT 無法進入HiEnd之門。

許多時我們用頻率響應(其實即 tonal balance 也),相位,同步等等去 describe 揚聲器的優劣,不過,有一個 perspective,甚少有人提過的,就是揚聲器的追重性。揚聲器是 transducer,我們的耳朵中的耳膜也是傳動機器,揚聲器的傳動反應快如耳膜或超越它,聲音就會好聽,因為我們聽覺的極限就是耳膜的傳動速度,與它同速,就是 fidelity。High Fidelity 還是 Ultra-Fi 已經不再重要,因為要接收的資訊已 100% 被傳遞。

**************************************
這幾日在攪 新進宫的 Feastrex d9e type II CW,对 CW版的進步很吃驚,用它聽音乐, 很難停下來。才昨日,旺記竟然用它聽了幾小時人聲( 对我说百份百絕無僅有。)就兩隻中文 CD 王菲的 天空 和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 “嚟 demonstrate 一下。

天空  : 我一向觉得D 錄音冇乜特別( XRCD版仲衰聲D添),D人鍾意 cut 5 的 unplugged , 话夠 hifi ,我有點不以為然, 一把声加幾件乐器,播得好1D都唔難。但係今次我反而被 cut 2 的棋子 吸引着,原來在當中有許多minute details,王菲在撚她的唱腔的微妙变化,非常细膩精采, 我怎麽以前觉察不到 ?

“情繫佛羅內斯" : 我又一向觉得這个錄音很mellow, 没有菱角( CD没有菱角已經是很高水平, 仲係中文歌添),好襟聽,但係今次聽, 咦, 好唔同,again, 天使在細節裡, 羅文咬字清淅到離奇,這就是他一直堅持字正腔圓的齒音嗎 ?這樣, 雖然一直唔太喜歡羅文的唱腔,但同王菲 D 歌一樣,我被那濃烈的 style 吸引着,不能自已地聽下去。

這兩張碟就 consume 了我一个小時 。

好嘞, 續講怎樣的揚聲器好聲。

其實在"之一"中已經講晒, 以下基本上是些少補筆。

  1. Frequency Response – 我講過 n次,频率响應是 marketing tool,多於實際的作用,冇人在同一個 instant ,會聽一个 20Hz 到 20KHz 的signal ,因為那是个 broadband signal,燒功放時的啪一聲和一縷白煙,大概就是20Hz 到 20KHz 甚至 beyond 的。 如果一條 +/-2dB(仲要加 smoothing, of course)的曲線代表好声,用电話筒聽人声基本上已絕对夠 hifi,因為电話筒 D transducers 從 300Hz 到 5K6K 基本上係一條平線 !
  1. 追重性大於一切 – 音樂不致令人懨懨欲睡的,就是當中的起伏变化。人的聽覺,絕对有能力把0.5msec之間的兩个 note分出來,唔夠快的揚聲器,就会把兩个 大 contrast 的 note 拉一條平線,把原有的漣漪抑止,音樂令人扣人心弦,本就是這些漣漪,或大或小。

不妨講多一個體驗。旺記第一隻 serious 的全音係 JX-92 好多人都知,如果餵得飽隻嘢係幾好聲嘅( 我用 Ayre V3餵佢唔算失禮啩)。食髓知味我一路都 keep住留意 Jordan D 嘢, 咁後來出咗隻 jxr62,啱啱旺記揾緊 broadband嘅細 driver 做 array,睇圖, 100Hz 至 20KHz 好正,便殺咗5對番嚟,用 t-amp set up 1 對來聽 , tonal balance 確幾好。說時遲,那時快, feastrex 5吋 又剛殺到,接上一聽 ….

Feastrex係貴好多,知但係我當時立刻就 recall 點解用 TFK6x9障板 可以殺低 Focus FS78的經驗,。

從此就要自已記住, 唔夠快嘅揚聲器就缺乏生命力,聽都徙時間。

數週後 D jxr62便在 ebay 出咗4對,話晒係 mint condition,唔算點輸。留低1對用嚟做 AV speaker和聽財經,亦算係 remind 吓自已。

海嘯集之一 : 細節裡的是魔鬼還是天使

24 二月

剛過去的聖誕和農曆年很好,很好玩。

 

(1)聖誕假期旺記把手上的全音單元作了些測試,主要是測 impulse response. 將聽感和測試結果 correlate ,得到不少啟發,日後再講。

 

(2)農曆年期間,朋友到訪,認真唔話得,捧了部 三、四十磅AN M8 過來試聽,在 飛思翠(Feastrex) D9e演示下,訊息密度絕對是尼米茲級別,無源 TVC 稍為招架不住,旺記聽過名器大樂之餘不忘以力借力,撥輪去馬拉問,喂,你最勁的有源前級可以點樣 ? 我用M8 飛思翠 D9e 聽,個錄音場地搬晒出嚟。對方話,我寄我部 40kg 前級你聽吓再講 !

 

奸計得逞 !

 

(3) 農曆年後,與國內燒友神交,事緣燒友買了對飛思翠五吋 D5nf( 國內首對飛思翠吧!),還是因看了旺記博客引介的,旺記怎能不緊張,燒友是德國全音粉絲(燒友客氣說是全音 bangbang 的影響),旺記就怕他聽慣了古董聲,口味不對。

得燒友同意,他的評價原文照錄 :

 

僅以全音或是單元的製作而言,我只能對日本feastrex  工廠上下各位說崇敬。若以聲音而言,我所聽到的二百多種所謂發燒單元或音箱五顆星是最高滿分的話,我給D5nf 打六顆星。

 

僅就D5nf  來說,我認為已經不能稱為音響,稱之為樂器則更貼切。其音聲真實——-而這才僅僅是最小的小老弟而已——–“

我感覺若用平常常見到的辭彙來形容d5nf 的音聲【請注意是音樂的聲音的意思。並不是聲音的意思】 似乎有點多餘,也並不準確。所以要挖掘新的或自己創造的形容詞才好用。哇哇

 

燒友對 D5nf 高度評價,旺記是鬆了口氣,最樂之事莫過於分享好嘢有人共鳴。

旺記自覺從德國全音(包含一大棚相類似設計理念的單元),到 Coral Beta(力剋 Lowther 的 奇芭) ,到 Exact(唯快不破的初遇) ,到 Feastrex(全頻的唯快不破) ,常跟友人說,旺記的全音朝聖之旅差不多矣。

唯快不破之開山劈石

31 一月

旺記以前講過,重覆一下。基本上我認為玩音響的有三個層次,第一層追求兩極延伸,就是追求很多量的低音和高音。七、八十年代的旺記就是這樣用 tone control 和 equalizer 晃過了十年。第二層追求平衡,瓣瓣齊,在平衡上或加一些色彩調味。九十年代的 amp 開始廢掉 tone control, 要加小小色彩,開正音響配件個瓣。許多人玩音響配件不亦樂乎,第二層就是他們 hifi的總站。某些暢銷的喇叭仔也完全捉到路,高中低不缺,發燒友往往從此被困。過年期間旺記往親友處拜年,親友仍用 CRT電視,難得保養甚好,公眾天線接收也很好,CRT色彩艷麗,懞中帶清,看得旺記很舒服,睇新聞覺得D主播特別養眼,醉翁之意,佢講乜都好閒,回家看高清,啊,自自然然 focus番在D新聞內容。這就是第二層次的糖衣 。旺記喜歡稱D播乜都好好聽既喇叭為如夢喇叭,因為就算 D musical content 係如花 ,如夢喇叭一樣播出如夢之音。

第三層求真,要求真的要點就是奇快無比的系統,糟糕的錄音會表露無遺,好的錄音樂器的質感,樂手的表達手法會如實反映,講得 grand D, 這樣的追求其實就是對音樂的苟求,對音樂家日以繼夜苦練的尊重,和對錄音師的錄音的個人化的了解,否則人人抓個五線譜來看就當聽音樂算了。

昨天有朋友到訪,他是座地多路的玩家 ,對全音知得不算多,我當然樂意推廣。我用 Feastrex D5 和 45 膽機播些奏鳴曲,音色好是自然的事,其後他要求播些爆棚的音樂,我便選播了莫爾索斯基的繪畫展覽會兩段( Big Time Classics, track 3 及 4),短短9分鐘播畢,音樂填滿二百五十呎聆聽空間,朋友看來是有點 unexpected,問:你的膽機 有十幾瓦啊可  ? 我說, 我用45膽,單端,兩瓦。他更加 unexpected說, 原求 D 全音喇叭可以咁..

我以前也說過,聆聽的perception 取決於速度,速度快就可以開山劈石,武功是這樣,音響也是。

二十年來最囧的音響科技之二

9 十月

近日終於流行用 PC CD 盤,用記憶体來作記錄媒體。旺記認為這是把中、低檔的 cdp (萬元以下吧 !?)推進了墳墓,留下來的 cdp 必須是在機械設計上非常好的,因為如果 cdp 能在 mechanical jitter 上力保不失,就可以與非常 noisy pc一鬥。pc的唯一強項是免除了機械 pickup,但在電氣噪音上卻是一無是處。Pc如果沒有電氣噪音,就是終極的數碼音源。

有趣的是最近在 computer audio 的網上討論區熱烈談論有關 jitter latency 的問題。一般認為為了儘減 jitterOS footprint 越少越好,因為 footprint 越少 latency會越少,jitter就越少云云。

恕旺記愚昧,暫時還未想通為甚麼 latency 直接影響 jitter。在 通訊世界裡的streaming ( 例如 把固網打沈的 VOIP)jitter 是一個很 broad termdelay(latency )都算是 jitter,但這是 data jitter,而且是 packet level 的事,即是說已是 raw data上一層的事,跟 我們 hifi 友講的 clock jitter顯著不同。我們所講的是data D to A process 混進了 jitter的後果。Data 窒下窒下當然無法 欣賞hifi,但窒下窒下 不是發燒友一向concern的音質問題。jitter 跑進 DAC 裡衍生了 sideband,才是我們要 關注的課題。Having said that, OS footprint 減少可以改善jitter是一定的,因為 task 減少了,data/clock 在硬件裡"出出入入"的次數也就減少,在硬件裡"出出入入",就是jitter的原因,至於輭件本身不會制造 jitter。

jitter 不可避,就好像 訊號必須和noise並存一樣。有些廣告說它們的 DAC 可以杜絕 jitter,旺記覺得是得啖笑而已,就算 使用I2S  data clock 分開,都衹是避免了 clock recovery jitter 而已。至於PLL話就話可以減少 jitter,但 jitter的減少效果與 PLL loop bandwidth 有關,bandwidth不能無限少的,PLL本身其實就是低通濾波器嘛,識飛乎 ? 旺記多年前任職的科技公司曾做出發燒級的訊號儀,內用 12 PLL,此訊號儀其貌不揚(一個傳統鐵皮儀器),單手握手柄卻不能把它舉起半分,少說也有一百磅,旺記當時就戲稱它為玄鐵神劍。

Jitter 不單存在 於進入 dac 前的clock內,在 dac 內的 crosstalk 也會出事。進入 dac 後 因 crosstalk 或substrate 產生的determinstic jitter 就變得很 significant ,所以隻隻 dac chip 不同聲底是很正常的。

如果 jitter 咁易砌低,就不會有日本公司出幾萬元的 master clock 了。

Attach 一個圖,jitter的源頭都表列出來,random jitter 不會出數碼聲,就好像 analog 的 white noise,雖然會令 SNR變差,但 音質不會變壞,數碼音響攪好了 SNR,卻殺了音質,都算諷刺。

二十年來最囧的音響科技之一

5 十月

作為一個 “engine" 佬,旺記不能否認,數碼科技是三十年來最了不起的科技,我想不通起初的輭硬件這樣原始,卻不斷有研究人員窮畢生精力在 digitization 上不斷鑽研打滚,箇中的耐力和視野,令人折服。

不過。

不過,落實到 HiFi 上,數碼科技絕對是一塲災難 ! 旺記認為,現今的 HiFi 友是活在等同中世紀的 dark ages 裡。

旺記玩 hifi 始於七零年代末期,那時,一個二手technics 黑膠盤,diy cassette deck( 鴨記 surplus ,自己 upgrade 磁頭) ,diy tuner(又係鴨記 surplus ,台灣高頻頭,8吋長AM磁棒) ,diy phono amp (還只是用 LM381而已),diy DC amp,一對鴨記 diy二路( 窮人就係咁乜都 DIY) ,每晚十點聽到兩點,眼倦而耳不倦。

八零年代中,旺記入大學,第一件事就係入"拉記",借隻貝五CD,嚮 multimedia center 聽 CD機,向 96dB SNR 朝聖 !

旺記記得當時聽個部機係 JVC。用 headphone 一聽,嘩好多 harmonics 噃 ,好似好多 detail wor !但唔知是否冷氣太勁,聽咗五分鐘就訓著了…

如此這般,懷着 skeptic 的心態,旺記一直攬住件爛鬼黑膠盤,直至九零年,某高人在雜誌上話 1bit 有黑膠 feel,就係咁旺記入埋局。

玩了 CD 近廿年,就係一個囧字。囧有原解,但網民新義係無可奈何。

好簡單講一下,不論是 digital audio 或 video ,唔理你用CDP 定USB定其他 interface ,入到DAC裡都是 data streaming(即係話你一次過入一大個 burst 都冇得解救)。Data 越分得細越像真。同時,Streaming 係同時間掛勾,但 digital data 要 clocking ,即係話clocking 穩定性決定還原的忠實度。好了,所謂 data 要分得細,即係 sampling rate 要高,但sampling rate 越高就同時對clock要求越高,所以,不是一味高 sampling rate 就是好,clock 不好,用低 sampling rate 反而可以隱惡揚善。

再講 clock 好與不好,最 common 的 term 是 jitter,或者我等RF佬就講 phase noise ,phase error。最慘的是這是在 digital domain 產生的,轉化為 analog domain,就無端端多咗D嘢,在頻譜上就睇到係近似 NBFM 或 AM 的東西。

這東西其實我們並不陌生,電子音樂就是將訊源 over-modulate ,通常就出D 好多 sideband 嘅 AM(或NBFM),只是 電子音樂是非常嚴重的"數碼聲" ,而 CD 是使人囧的"數碼聲"。

相反,模擬訊源最大的問題係 noise,但卻是不擾民的 uncorrelated noise。

咁講其實有 D oversimplified,因為 hifi 要好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使每一部份 uncorrelated。以前旺記以為 signal path 越短越好聲,diy 多年證明係錯嘅。原因就係 isolation 緊要過 signal path 導致的 signal loss.

當然盤一樣有抖擺指標,但 analog 的抖擺一般係 slow varying (除非個盤或 deck 有事),不似 digital jitter般"圍"住 desired signal。

analog 做 isolation 係 苦中有樂。

digital 做 isolation 係攞苦來辛。

玩 digital ,艱苦過玩 analog 十倍 !  此為 dark ages 也。

BTW,最近測了些 大路的 adapter 的 conducted noise performance( 就是在 AC line 測 noise),發現一般貨色的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跟本不能作 audio application 。

由上而下,頭三個都是SMPS,last one 是 linear,20MHz 是負載物品自生的noise,也是 digital circuitry,原本為 high purity 的 crystal clock ,入了linear circuit 後失控地 modulate。digital,你說怎麽辦 !




吃老本,不爭氣的揚聲器

1 七月

近期也順手測了一對揚聲器。本來對它並沒有好奇心。但偶然聽過後大吃一驚,怎麼名門之後的表現會這樣差 ? 所以就把它測一下頻應。咪放於1米距離。

攪這個產品的人連BR都攪不好,分明是吃老本 good 水一筆。

Goldmund 說 : Everything is measurable !
不論這句 marketing hype 水份有多少,旺記一直都相信這句話。

說hifi ,音樂測不到的人,若不是故弄玄虛扮不懂,就是對自身和大自然缺乏了解。

人天生對和諧的事和不和諧的事有自然的反應,不論是看的,聽的,還是形而上的。
這是 旺記在初中學習歐幾里德幾何學發現的。當然,上音樂課學習寫了"逗士"也認証了這個想法。
人是一部超級的 sensing machine,pick up 到和諧或不和諧的訊息,會有 accordingly 的反應。

我們要測和處理的,就是把沒有感情的儀器測出的表象和人的反應 correlate together 。
衹是人很白痴,很容易走入死胡同,一個經典的失誤就是 THD。

七十年代許多人以為 THD 越低放大器越靚聲。錯誤的原因是開發人員聽到10%失真的訊號糟極了,因此便向零 THD 進發。最後成了數字競賽。

開發人員不明白,THD 10%難聽,衹是不和諧的事的某個角度的表述。

直到幾年前,旺記還在英國雜誌閱到THD 的爭論,相當無謂。

Feastrex 五吋勵磁單元

30 六月

近日作了些 Feastrex 新的fieldcoil 單元測試。用 pink noise 在喇叭3.5米距離測試。

老套都要講句, impressive 。

測試場境 :

頻率從45Hz(-8dB) 至16KHz大致平直,18KHz down 6dB ,20KHz 就down 10dB ,5-7KHz 左右有+3至4dB,是令Feastrex 音色鮮明的主因。廠方調聲確有一定功力。